研究生教学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上传时间:2023-11-08浏览次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总体概况

本学位点依据学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服务国家和山东省战略需求,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积极产学研合作与资源共享,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慧海洋等山东省重点发展和布局的行业产业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开展分布式协同控制、行业大数据处理的基础方法和理论、机器学习与媒体计算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工作,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

本学位点始于2005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位点,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相关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2011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获得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立项,2018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受权,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应用本学科的技术、方法和工具独立开展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验测试的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承担专业技术以及技术管理工作,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进一步深造需要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技能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具备良好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数理基础知识、工程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机器人装备与控制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开展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或开展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工作。

(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严格遵守科学技术研究学术规范;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基本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自觉恪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尊重他人科研劳动成果。

(4)具有良好的学术创新、交流沟通等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阅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技资料和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研究方向与特色

学科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计算机系统结构

本方向主要研究分布式体系结构下的多任务分配和协同;研究下一代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通信与安全技术;研究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与优化;研究智能机器人装备与控制;研究系统控制方法在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的应用;研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网络化群控和远程遥控技术等。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方向主要研究软件系统构建与信息处理理论;研究多源、异构、高维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表示与推理;研究海洋物联网大数据的管理架构、存储机制和查询算法;研究海洋信息服务与海运智能交通网络云计算系统构建方法;研究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及系统构建方法;研究面向自动驾驶系统的软件测试,软件错误预测及软件错误定位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语义理解、密码学及区块链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及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人机交互与机器视觉检测、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地下目标探测成像、目标识别及数据三维可视化,心电、脑电、肌电等医学信号的智能分析与辅助诊断,水产养殖与水质监测等应用技术。

4、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支主要由毕业于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及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博士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过硬,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目前本学位点共有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职称21人,博士34人(占比约92%),硕士生导师17人,全部人员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9人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整个队伍主要由中青年人员构成,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师共有34人。

学位点专任教师结构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年龄分布

学历结构

硕士导师人数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人数

兼职硕导人数

25岁及以下

26至35岁

36至45岁

46至59岁

60岁及以上

博士学位教师

硕士学位教师

正高级

9

1

8

8

1

9

9

1

副高级

21

2

17

2

19

2

8

21

0

中级

7

5

2

7

0

7

其他

总计

37

7

20

10

34

3

17

37

1

5、人才培养

学位点成立了研究生招生、宣传领导和工作小组,制定了生源组织等相关制度,每年均出台了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并成立以学位分委员会、教授咨询委员会、系负责人及导师构成的研究生复试小组。学位点不断完善生源吸引和激励措施,每年均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学位点第一志愿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招生计划人数一般15人左右,根据学生报考情况和学校、学院实际情况,一般每年最终录取都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2020年录取了19人,2021年录取了16人,2022年录取了17人。目前本学位点在校学生人数为64人。

本学位点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慧海洋等行业开展应用基础和交叉应用研究,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分布式体系结构下的多任务分配和协同、软件系统构建与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聚焦海洋信息技术,在研究生培养上着重加强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的提升。

学院落实实施“学校-学院-学科-导师”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和质量监督保障机制。面向行业产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中集来福士、东方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建研究生就业实习与创业基地10余个,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建立起“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行以过程评价为核心,多元全程参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

本学位点按照“严把源头、优化流程、筑牢底线”的原则,建立完备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全链条质量管理。优化导师新增遴选制度,对导师进行定期考核和动态调整;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业评定制度,对学位论文开展过程性评价,将过程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加强对学位论文的监督与管理。

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11或985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占到30%左右,50%左右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等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本学位点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建立了定期联系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邀请优秀校友返校等相关制度。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本学科点毕业生发展态势良好,大多数毕业生逐渐成为本单位的人才骨干或重点培养对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较高。

6、培养条件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院注重科研平台建设,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获批1个省部级平台-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3个市厅级平台-民生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青少年行为大数据智能分析实验室。目前正在申报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已建立本领域已建立“鲁东大学-腾讯云烟台双创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鲁东大学-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鲁东大学-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学位点产学研合作和学生实践实习的需求。

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增强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实力,极大地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方向、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和承办学术会议,2019年我院依托学校承办了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泰山科技论坛,2023年我院承办了中国计算机学会走进高校系列活动等国内学术会议3次,并邀请境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56场次。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1、制度建设

(1)组织领导制度:学位点始终把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树立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导向意识、服务意识,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努力为学位点建设提供坚强的科研和学术保障。本学位点按照《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学校主导、学院主管、学科主体、导师主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学校-学院-学位点三级管理。学院设立了研究生管理办公室,成员包括主管(副)院长、主管(副)书记和研究生秘书等,负责协调全院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学位点设立了学位点负责人和由部分导师组成的培养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学位点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2)培养管理制度:2022年完善修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管理若干规定办法》、《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遴选实施细则》、《信电与电气工程学院教育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与制度,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严格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完善学位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机制,创新教学课堂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深入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指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3)思政建设制度:制定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规定》,加强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过程,培养得才兼备的研究生人才。

(4)研究生奖助管理制度:本学位点有较完整的奖助体系,奖助面覆盖所有研究生。学院2022年新修订了《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实施办法》、《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和《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这些制度用于奖励在读期间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能充分调动广大研究生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本学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

2022年度,本学位点从三个维度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师德师风评价与奖惩机制, 在研究生导师遴选、任课教师选派、推优评先等重要活动中,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

(2)积极推进学术人才引进工作:引进郑宏娜、隋鉴两位名校毕业年轻优秀博士;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引进兼职教授或合作教授3人。

(3)增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国内外访学、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组织中兼职,支持2名教师出国访学。

上述措施有效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条件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院注重科研平台建设,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获批1个省部级平台--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批3个市厅级平台--民生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大数据创新应用实验室、青少年行为大数据智能分析实验室。目前正在申报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已建立本领域已建立“鲁东大学-腾讯云烟台双创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鲁东大学-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鲁东大学-烟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能够充分满足学位点产学研合作和学生实践实习的需求。

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增强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实力,极大地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拓展研究方向、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境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28场次。

4、科学研究工作

本学位点围绕人工智能重大科学问题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立足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和基础,聚焦“十强”产业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迫切需求,按照“需求牵引、应用驱动,以用带研、以研促用”原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2022年新增各类项目29项,其中纵向项目6项,横向项目23项,合计到账经费达1542万元。发表SCI、EI论文31篇,其中Top期刊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实现转化12项。

学位点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参加学术会议16次。其中,刘莉老师分别在第八届系统安全、安全性和可靠性国际论坛、第九届可靠系统和应用国际会议上做分会报告,有效提升了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岳峻教授的“监测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实现转化,转化收益300万元。另外,向烟台宝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智能生态养殖与环境监控技术,实现了畜禽养殖场生产安全与环境综合管理全程可追溯;为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研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网箱养殖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鱼类生长优化调控、行为智能识别技术集成,两项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5、招生与培养工作

为确保研究生招生质量,学院不断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不断探索科学、规范的复试方法,提高复试质量;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2022年本学位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7人,顺利完成招生计划。

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加强对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监考。学院大力强化课程建设管理,组织任课教师修订教学大纲,确保每门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促进各类研究生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22年本学位点共计开设26门次的研究生课程。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本年度学院先后邀请中科院计算所蒋树强老师等15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了10次院级学术活动。本年度本学位点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并做交流报告20人次。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本年度研究生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 论文1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 多项;研究生刘得成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黄星获山东省第三届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学院完善学位授予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制度,统筹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规范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流程,学位论文全部采用匿名盲审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确保论文原创性和学术道德。本年度在省学位办组织的抽检中无问题论文。

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约40%毕业生考取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国企,民企等。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良好,多名学生已成为了科研技术骨干。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虽然学院加大了引进人才的力度,但是由于发展环境、科研实力、工资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人才引进问题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突出。而且落地人才成长缓慢,导致学科的发展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科研团队缺乏体系化、机制化的建设模式,缺乏团队领军人物,发展出现了瓶颈;

2、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水平科研成果偏少

学院积极推动科研工作和学科整体科研水平,学院老师和研究生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在高水平论文产出、承担重大重点项目等方面仍然偏少,例如,发表SCI高被引论文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少,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数量少;

3、国际化水平亟需进一步提高

学科的国际化的水平距离知名高校还有较大差距,具有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较低。本学科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办学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我校急需加强与国际高校加强教学与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而且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的学习交流机会的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研视野,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4、科技发展支撑条件不完善

科技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不足,省级及以上级别科研平台较少。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需要深化推进,考核和奖励政策有待建立和完善。经费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而且侧重“硬件建设”,难以有效用于提升学科的软实力,很难发挥支撑效应。

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生源的质量。学院安排专人负责按期更新疏理反映本学位点建设成效素材和招生的资料;设立专项经费,为本学位点招生宣传中的各项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完善对优质生源的优惠政策,招揽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本学位点;组织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导师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加强对学院内部优秀本科生的考研引导,争取更多本学院优秀本科生报考本学位点。

(2)在服务社会方面持续发力,在促进相关领域或行业发展上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鼓励本学位点师生加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海洋等山东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

(3)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加大领军人才及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与培养。结合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将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逐步压实到科研团队或科研平台,强化团队的人才引育职责;继续争取学校在本学位点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科研教学能力强的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大对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和学科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4)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改进学位授予标准。开展调研交流,向研究生培养效果好的高校或学位点学习,及时转变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要求的认识;注重政治思想品质、身心素质、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锤炼;鼓励对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探索,强化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探索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学位授予标准。